手持紅外熱像儀的核心工作原理基于紅外線的探測與成像。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只要其溫度高于絕對零度(-273.15℃),都會不斷地向周圍空間發射紅外輻射能量。這種紅外輻射攜帶了物體表面的溫度信息,不同溫度的物體所發射的紅外輻射強度和波長分布有所不同。
手持紅外熱像儀內部配備了高精度的紅外探測器,它能夠敏銳地捕捉這些微弱的紅外輻射信號。當對著目標物體進行觀測時,探測器將接收到的紅外輻射轉換為相應的電信號。這些電信號經過內置的電子元件進行放大、處理和分析,隨后依據特定的算法,將其轉化為可視化的溫度數據,并以不同顏色或灰度等級的圖像形式呈現出來,這就是我們所看到的熱像圖。在熱像圖中,不同的顏色或亮度區域直觀地反映了被測物體表面各部分的溫度差異,高溫區域通常顯示為較亮的顏色(如紅色、白色),而低溫區域則呈現為較暗的顏色(如藍色、黑色),從而使操作人員能夠快速、準確地判斷出目標物體的溫度分布狀況以及潛在的熱點或冷點位置。
手持紅外熱像儀的測定步驟:
1.準備工作:
-熟悉儀器:詳細閱讀產品手冊,了解儀器的功能鍵、操作界面以及各項參數設定。
-檢查設備狀態:確認電池電量充足或電源連接正常,鏡頭清潔無塵,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鏡頭。
-預熱與校準:按照說明書要求開啟儀器并進行預熱,然后進行校準。長時間未使用后建議手動執行一次校準。
2.設置參數:
-發射率設置:根據被測物體的材質正確設置發射率,不同材料的發射率不同,錯誤設置會導致溫度讀數偏差。
-溫濕度及距離等設置:根據實際情況設置環境溫濕度、測量距離等參數。測量距離要合適,過近或過遠都可能影響測量結果的準確性,一般與被測目標的大小以及紅外探測器性能有關。
-其他參數設置:如溫度范圍、顏色漸變、度數單位等,可根據具體需求進行設定。
3.調整焦距與測量方位:
-調整焦距:使被測目標清晰成像,減少因焦距問題導致的測量誤差。
-選擇測量方位:盡量使熱像儀與被測物體的角度垂直,以獲得良好的成像效果,同時避免被測目標周圍背景溫度過冷或過熱對測量的影響,可通過調整測量方位來減少或消除這些影響。
4.拍攝記錄數據:
-穩定持握儀器:保持儀器穩定,避免抖動導致讀數波動,可用三腳架支撐。
-拍攝熱像圖:將設備對準目標區域,按下拍攝按鈕,獲取熱像圖。對于靜態目標,可以采用連續拍攝模式獲取多張圖片;而對于動態場景,則應使用視頻錄制功能捕捉變化過程。
-記錄環境參照溫度:針對不同的檢測對象選擇不同的環境溫度參照體,并記錄環境參照溫度。拍攝時,應至少拍攝兩張圖譜,一張包含同類兩相或者三相設備,以便進行同類對比;另一張針對發熱相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近距離拍攝,以求得真實的溫度值。
5.數據分析與處理:
-觀察熱像圖:在屏幕上觀察熱像圖,分析溫度分布情況,注意不同顏色代表的不同溫度區域。
-數據記錄與存儲:根據需要,將數據存儲到設備內存中,或將數據傳輸到電腦等其他設備上進行保存和分析。
-利用軟件分析:利用配套軟件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標記熱點、計算溫差、生成報告等。